乳癌的中醫協同治療







中醫部主任 陳明和醫師




乳癌發生率與死亡率
         隨著國人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及晚婚的影響,罹患乳癌的逐年增加,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逐年增加,民國九十四年衛生署初步統計之資料顯示,女性因乳癌死亡的人數為1439人,為女性癌病死因之第四位。乳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但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罹患此症。

乳癌治療的策略方向
         綜合治療是乳癌治療的發展方向,結合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賀爾蒙內分泌治療和中醫藥的治療,根據臨床分期、辦症分型以及病人的全身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能減輕乳癌患者接受放療、化療的副作用,協助其完成療程,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生存率。在結合中西醫治療時,必須考慮到手術、化療或放療對病人體質的影響,例如放療時,會出現熱毒傷陰、熱象較重的症候,此時清熱解毒、生津潤燥和滋養肝腎的中藥需加重;結合化療時,健脾和胃及扶正培本的中藥需加強。不同的臨床病期,也會應用不同的方藥。

乳癌的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乳癌的中醫治療,主要仍依辨證來施治,依中醫的辨證分型可分為:
1.肝鬱氣滯型:這類患者平常有情緒不穩定,心情煩悶或容易生氣,臨床會出現乳房腫塊脹痛,兩脅作脹,心煩易怒等症狀,治法:舒肝理氣、化痰散結。

2.肝腎陰虛型:乳癌發病大部分在40歲以後,尤其是更年期和停經後的女性,這些病人除上型症狀外,兼有月經失調異常(荷爾蒙治療後月經不行)、手足心熱、腰腳痠軟、口亁潮熱、失眠煩躁等,治法當滋養肝腎。

3.熱毒蘊結型:主要表現是腫瘤生長快速,紅腫疼痛,甚至化膿潰爛,久則氣血虧損,辦症屬熱毒蘊結、正虛邪實,治宜清熱解毒、扶正袪邪。

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中藥
         增強T淋巴細胞比值的中藥:人參、黃耆、黨參、冬蟲夏草、天門冬、黃精、旱蓮草、靈芝、五味子。
         誘導干擾素的中藥:黃耆、紫蘇、桑白皮、當歸、栝蔞、石斛、丹參、香菇。
         促進巨嗜細胞功能中藥:人參、黃耆、黨參、山藥、生地、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金銀花、夏枯草、魚腥草、青黛、連翹。

乳癌飲食宜忌
          乳癌手術後: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山藥、菠菜、絲瓜、鱺魚、大棗、山楂。乳癌放療後易耗傷陰津,固宜服甘涼滋潤之品,如西瓜、水梨、椰子、橘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乳癌化療後易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可食用和胃降逆、益氣養血之品,如薑湯、鮮果汁、蕃茄、薏仁湯、白扁豆、靈芝、黑木耳。禁忌辛辣、燥熱、燒烤、油炸食物。

中醫藥在癌症團隊治療的角色及功能
         中西醫結合來治療腫瘤,最主要目的即在提高腫瘤的近期、遠期療效及生存率,防止腫瘤的復發或轉移,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及生活品質,並且以中醫藥來減輕放射、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使患者能完成整個腫瘤治療療程。以下分三大部分來介紹中醫藥在癌症團隊治療的角色及功能:

一、 中醫藥與癌症手術治療的結合
         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一直是癌症治療的首要考量及方法,因此可以在手術前給予患者中醫藥的調理,改善患者機體的機能及營養狀況,增加手術的成功率。至於手術切除後,則以〝扶正培本〞的方式來調理五臟六腑之機能,常用藥物如六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補氣養血、健脾補肝腎之品;另外,再以活血收澀之品,如三七、白芨、當歸、延胡索等中藥來促進手術後傷口的癒合。

二、 中醫藥與癌症放射線治療的結合
         一些研究亦指出,以丹參、黃耆、川芎為主的中藥,有提高實驗性放射犬的存活率;而以茯苓、豬苓、枸杞、女貞子、生地等為主的中藥,則能降低實驗性照射鼠的骨髓抑制,減少死亡率,因此,以中醫藥來減輕放射損傷,是有其正面意義的。在嘉基的放射腫瘤與中醫的聯合門診中,中醫部的醫師與放腫科醫師配合,針對不同的癌症病灶及不同照射部位,以中醫藥輔助治療來協助病患減輕放射治療過程的不適,補強機體的氣血及衛外能力,如此得以完成整個放射治療的療程,徹底消滅腫瘤病灶。

          在中醫放腫臨床上,常以丹參、麥冬、石斛、天花粉、黃芩、蘆根、胖大海等清熱養陰生津類的中藥,來治療口腔內黏膜的發炎、潰瘍、唾液腺受損造成的口苦咽乾無唾液,及咽喉部的腫痛灼熱感。或以辛夷、蒼耳子、白芷、黃芩、蒲公英等通竅清熱中藥來減輕鼻腔的炎症反應。或以百合、貝母、天門冬、石膏、地骨皮等辛涼清肺化痰止咳的中藥,來減輕肺部的咳嗽喘促及咳血等不適。或以半夏、厚朴、枳殼、香附、旋覆花等理氣降逆的中藥,來治療食道黏膜損傷所造成的吞嚥不適。對於腸胃道的不適,則以參苓白朮散及胃苓湯來治療腹瀉便溏、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或以麥門冬湯、潤腸湯等滋陰類中藥來治療腹脹及便秘。至於骨髓抑制所造成的血象下降,則以八珍湯、補中益氣湯等補氣生血中藥來治療。

三、 中醫藥與癌症化學治療的結合
         在一些癌症手術後接受化療的臨床研究中,發現若同時給予以四君子湯為基礎的扶正固本類中藥合併治療時,大部分的患者皆能完成整個化療的療程,而且生存率亦能提高。另外,以健脾和胃及降逆止嘔的中藥來治療,能明顯改善消化道的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以補腎養血的中藥,則能改善血象的下降;以疏筋活血通絡中藥,則能改善肢體關節肌肉的疼痛;以健脾利水滲濕中藥來配合治療,則能改善肢端水腫及腹脹便溏。因此,以中藥來協助癌症病患完成整個化療的療程及減輕化療的副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總結
         中藥具有扶正、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的功能,但仍應根據病情,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而以中藥為輔。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並減輕癌症病患接受放療、化療的副作用,協助其完成療程,因此,中醫藥在癌症團隊治療中,扮演著輔助治療的重要角色。

         針對癌症,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以結合中西醫的方式進行正規治療,拒絕秘醫及偏方以免延誤病情,均衡營養加上家人及信仰的支持,相信必能戰勝癌症。


轉自:


http://www.cych.org.tw/cych/carecenter/periodicalshow.asp?p_id=214


 


 


          
           
    治療乳癌採中西醫結合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中醫如何治療、調理乳癌?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秘書長陳俊明表示,乳癌治療原則上,建議可採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醫師診斷確定後,及時手術和配合化療,同時可輔中醫治療。中醫辨證治療上,主要可分為四型,以疏肝解鬱、軟堅散結;調理衝任;清熱止痛等原則進行調理。
   中醫師陳俊明表示,乳癌患者臨床症狀、表現包括有:乳房腫塊;乳房疼痛;乳房皮膚凹陷或變形;乳頭變平或凹陷;乳房皮膚變紅或潰爛;乳頭異樣分泌物;乳頭表皮有發癢、變紅、增厚、潰瘍;腋下有腫塊。一般來說,乳癌治療應採多方位療法為佳,也就是中西醫結合治療。醫師表示,乳癌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可分為肝氣鬱結型、衝任不調型、熱毒蘊結型、以及氣血兩虛型四種,包括:
   一、肝氣鬱結型:症狀包括乳房腫塊、脹痛,痛連兩脅,胸悶憋悶,情緒不穩,心煩,易怒,口苦,咽乾,舌紅,脈弦。治療宜疏肝解鬱,軟堅散結,藥方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組成包括柴胡、陳皮、香附、枳實、川芎、王不留行、乳香、川楝子等。
   二、衝任不調型:症狀包括乳房腫塊,堅硬如石,脹痛,經期結束前疼痛更加嚴重,月經先後無定期,腰膝酸軟,煩勞,體倦,舌紅,脈沉弦。治療宜疏肝補腎,調理衝任,藥方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組成包括柴胡、當歸、赤芍、白朮、丹皮、槴子、貝母、半枝蓮、王不留行等。
   三、熱毒蘊結型:症狀包括乳房腫塊,潰瘍疼痛,血水外溢,患部發臭,伴有腋下淋巴結腫大,或面赤,目紅,頭痛,失眠,舌暗紅,脈弦數。治療宜清熱解毒,散結止痛,藥方可用五味消毒飲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組成包括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連翹、黃連、金銀花、紅花、桃仁、赤芍、歸尾、枳殼等。
   四、氣血兩虛型:多見乳癌日久,腫塊增大,腋下及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或術後體虛,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小便清長,或大便溏瀉,或肝、腦、骨骼發現轉移病灶,舌淡,脈沉細無力。
   治療宜氣血雙捕,解毒化瘀,藥方可用十全大補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組成包括黨參、黃耆、白朮、茯苓、川芎、生地、黃芩、黃柏、貝母等。


 


http://www.sino-medicine.com.tw/~sfa/index4/in_2_r1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ve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