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借我引用:


廖育群先生有一本書叫「日本古方派的岱宗與魔鬼」,內容是關於吉益東洞這位日本古方派的泰斗,對於書中說東洞先生哪裡是岱宗、哪裡是魔鬼,史丹利看不出來,不過因為寫完溫病與陽明病的關係的文章之後,史丹利想到東洞先生有一個毛病-喜歡用下法,說是喜歡還太保守了,東洞先生根本是嗜用,連湯本求真先生都看不下去,說是東洞翁這一流派的「陋習」。這也難怪,因為東洞先生主張「萬病一毒」說,當然要驅毒務盡,就下下下下,連自己的小孩都「下」死了二個。(說到這邊,其實史丹利以為東洞先生的兒子-南涯先生比較厲害,辨證也較准,可是因為老爸先出名,所以名氣反而不如老爸)


        為什麼東洞先生這麼喜歡下呢,其實這裡頭蘊含了一個「狡猾」的辨證(或是說懶惰的辨證)。我們都聽說過「病從口入」這句話,有很多的毛病都是因為腸道不夠乾淨造成處理上的困難,比如一個人感冒,可是他平時就有排便問題,或是飲食沒有節制、飢飽不調,或是剛好吃到不新鮮的食物,這些胃腸問題都會造成醫生處理感冒上的障礙,尤其最嚴重者莫過於吃冰、喝冷飲。


讀過傷寒論都知道,相較於時方派重視腎,經方家更重視胃,經方家以為不管什麼毛病只要「胃口不倒」都有生機(借用 黃 老師的話),事實上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身體不論哪一個系統,原料補充都來自於腸胃對於食物能夠吸收(所以仲景生薑、紅棗不是放好玩的),尤其是對抗疾病的免疫系統更是需要,一旦後援匱乏,防衛細胞無法工作,疾病就容易往壞的方向進行,這裡的免疫功能仲景叫陽氣。(當然仲景的陽氣包括的比免疫系統還廣,簡而言之,具有生理作用的液體都可以稱為陽氣,胡老稱津液)


        所以反過來說,如果在患病之前,腸胃系統就受到破壞勢必對疾病有深刻的影響,這裡就不難看出為什麼東洞先生喜歡用攻下劑,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幹擾疾病治療無效的因素,讓問題簡單化,所以史丹利說這是一個很「狡猾」的想法,但同時也是一個很「懶惰」的想法,為什麼說懶惰,因為在傷寒論中使用攻下劑是需要等待最佳時機的,可是東洞先生對此時機不去深研,一律下之,這就說明為什麼號稱「泰斗」的他,治死了二個自己的小孩,雖然他經常說醫生管病不管命,可是在這件事上,史丹利還是認為他誤治了。他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剛剛說的不深研傷寒論,對於沒有方的條文就不去探討、深入,這是不好的學習傷寒論的方法,所以史丹利常對網友說有方子的條文固然重要,沒有方的條文一樣重要,因為它是告訴你傷寒論看待人體的方式,要是不重要,仲景又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幹,刻竹版是很累人的事耶。


         不過從東洞先生喜歡用下法卻引伸了史丹利對於治療一些難治病的看法,包括癌症。翻看傷寒論中常常有「醫以丸藥大下之」的句子,可見利用下法治病在漢代應該是很普遍的醫療常識,在古代的醫療環境,一件事能夠普遍,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有效,這種下法應該可以處理很多毛病,以致於醫生濫用。不過這裡的下法可不是承氣類大黃劑的下法,因為既然很多時候下了之後,還能夠好病,可見得是一種不容易傷胃氣的下藥,如果不是這樣,那跟史丹利剛剛講疾病痊癒需要靠胃氣的說法就矛盾了,而能夠下而不傷胃的,放眼傷寒金匱中,只有巴豆劑作得到,尤其是千金裡頭的紫圓號稱「雖下之,不致虛人」。


        再看回東洞先生,他臨床上就是經常合併使用這種溫下劑,這樣可以確保胃腸道是保持淨空的狀態,如此另一個方劑就可以正常發揮效用,這樣的治療模式的確有其值得效法的地方,能減少一個重要的幹擾因素,對醫生而言,治療所需要的考慮就能夠輕鬆許多。


那麼這個跟癌症有什麼關係呢?看看傷寒論中最符合癌症的條文大概就是「臟結」。「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這裡的「攻」指得是承氣湯類,一開始得癌症的人往往還不會影響胃口,可是會下利,說明是在太陰病階段,因此仲景說「藏結無陽證」。不過經過西醫惡搞之後,病人往往胃口倒掉,尤其是心理上受到莫大的打擊、威脅,認為自己來日無多而吃不下飯,這就是西醫的壞處與短處,殊不知道一個人能夠想吃飯、吃得下飯,就表示機體運作還是處於正常狀態,雖然有癌細胞在那裡,又不妨礙生活,或許容易疲倦,可是肯定生活能夠自理,但是一到醫院先是受到驚嚇,之後又用毒藥殺死胃腸細胞,病人變得不能吃了,不能吃當然人就衰弱,正常人你餓他個十天,看他能夠幹啥,所以沒事把病人胃口搞差,這是最笨的作法。


胃口差了之後,因為吸收不了營養,身體沒了能量來源,當然運作就慢,所以留在腸道的食物殘渣或是西醫的毒藥也無法排出體外,這算是一種實證,不過這時候病人表現出的並非陽明腑實的發熱怕熱,而是極度怕冷(事實上也容易怕熱,因為體溫調控也失常了),這就是大師們所謂的「陰實證」,「陰」指得是「代謝緩慢」,「實」指得是「內有積聚」(這個積聚不能單單看成癌細胞那個腫瘤),腸道裡頭有積聚,就要清除,這樣病人胃口才能恢復,可是病人屬於太陰病卻又不能用承氣湯類來攻,在這裡仲景金匱正文裡面只提過一個方子-大黃附子細辛湯,不是那麼很合用,所以由林憶們收集的附方就很有看頭,這些溫下法補足了仲景的不足,不過仲景難道不知道溫下法嗎,這就回到史丹利上面的推論,在漢代這種溫下法是很普遍的事,由於太普遍了,是一種常識,所以仲景就不會花時間去寫這部分的內容,但他總是提了一下,另外一個可能是傷寒論遺失的部分了。另外岔出去說,從臟結的條文中可以知道這種毛病根本不會死人,因為仲景只是說「難治」-指的應該是要把這個腫塊消除不容易,而不是「臟結者,死」,所以現在癌症的病人反倒是給治療死了。


再回到溫下法,因此對於胃口被搞壞的癌症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紫丸這一類的溫下劑來配合,結合其他調理胃口的藥,應該是很合適的。史丹利曾看過一位乳癌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化療之後,完全不能吃,表現出「食入即吐」的症候,一位有名的老中醫就給她小劑量的大黃甘草湯,慢慢吃一陣子之後,她的胃口就恢復了,人也變得有活力,這個案例很有啟發作用。


        雖然癌症基本上屬於陰證,仲景也說過「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可是這是指一般性而言,臨床也經常看到有些癌症患者會發低燒,有的大師說這是「陽不入陰」,也有大師說是「陰實有熱」,那史丹利的看法呢,就是腸胃道裡頭有積滯(起因於代謝差的關係),造成小腸不斷吸收廢物,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也不是全壞掉了,他就會發生小小的抵抗,產生低低的發燒,這時候給予紫丸之類的溫下劑,不但可以把髒東西清出去,也不會傷到腸胃,這就是史丹利題目靈感的來源,也是從東洞先生處學來的,這樣癌症患者就能夠保持胃口不倒,同時腸道乾淨,這樣即使有些問題也好解決。


        說到胃,就不能不提到癌症患者的飲食,癌症患者的本質既然是陰證,所以吃的東西當然不能是寒涼類的,因為寒涼食物會傷胃氣(所以生機飲食,抱歉,你出局了),有研究發現高體溫有助於癌症細胞的控制(事實上,這個也不需要研究,仲景不是說了嗎,癌症是陰證,陰證基礎代謝差,提高基礎代謝當然是對的治法),因此如果飲食中有能夠使體溫提高的食物那是最佳的,這裡史丹利建議飲食用油最佳選擇-椰子油,椰子油不但含有優良的膽固醇,可以作為固醇類激素的原料來源(很多人怕膽固醇高,卻不知道高膽固醇的人不易罹患癌症-除了前列現癌以外,這是有研究根據的。史丹利還是要講,事實上這也不需要研究,因為細胞膜裡頭含有固定比例的膽固醇以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膜有好的流動性,物質交換當然就容易,細胞活動就正常,這都是西醫自己說的,現在卻反過來要大家降膽固醇,什麼跟什麼呀,所以咱們學中醫的人一定要唸西醫的基礎學科,比如解剖學、生理學、生化學之類的,他們的治療就不要學了,稍微知道就可以,你不學這些基礎學科,西醫亂講你都不知道,還拼命用中藥幫患者降東降西的),它同時還可以促進甲狀腺分泌,因而提高代謝率,所以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另外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取,取而代之改攝取植物性蛋白像豆類,這個觀點不是宗教因素而是根據食物鏈來的,我們都學過生物,裡頭有個食物鏈,如果環境被污染了,那麼越是高階的消費者裡頭堆積的污染物濃度越高,所以如果我們吃比較多的動物性蛋白那麼就會在體內累積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可能就會造成疾病的產生(史丹利永遠記得地理課裡頭說 六磅 的玉米能養出 一磅 的豬肉,而 九磅 的玉米才能養出 一磅 的牛肉,可是咱們吃不了那麼多玉米就能飽),那麼現在的養殖戶為了讓牲畜快快長大,還給他們吃了生長激素,如果這些東西進到癌症患者體內,癌細胞會不會因此也快快長大呢?而美國的養牛人很「好心」為了增加牛隻飲食蛋白質的來源,常常把病死的牛隻烤乾,磨成粉,再餵給牛隻吃,也因此造成狂牛病,所以史丹利主張癌症患者採取植物性蛋白飲食的原因在此,至少污染程度較動物蛋白質來得少。


        由食物污染這個議題又可以回應到史丹利前面說的溫下法,因為現在的食物是如此不安全,所以在基本治療上,再配合溫下法是有其時代意義的(咦!難道漢代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溫下法盛行,畢竟經過戰爭之後,土地滿是死屍,所種出的穀物會不會就因此而不乾淨也說不定)。


        最後,以上論點僅供參考,謝謝觀賞。


 


引伸閱讀:


http://www.theqi.com/cmed/cases/paper2.html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tudentcase1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ve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